讓孩子們的眼睛更加明亮
“戶外活動是減少近視最有效的一種方法,曬太陽以后我們的大腦就會分泌一種東西,可以抑制眼軸延長,避免近視。”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魏文斌說,“如果同學們能有每天2小時、每周10小時的戶外活動,我們近視的發生比例就會明顯下降。”
23日上午,一場別開生面的科普講座在史家小學舉辦,魏文斌以通俗易懂的護眼知識拉近了與史家小學幾百名小學生和家長的距離。
“我們的跳水運動員有戴眼鏡的嗎?遨游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有沒有戴眼鏡?”他又問。
臺下孩子們紛紛回答“沒有”。
“還有軍事航天、精密儀器制造等領域,有相當多的職業不能戴眼鏡。”他補充道,激起了孩子們一片驚訝聲。
近年來,由于生活方式的變化和不良用眼習慣的影響,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居高不下、不斷攀升,近視低齡化、重度化日益嚴重,已成為一個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問題。
但是,面對課業和視力保護這道“選擇題”,兒童青少年、教師和家長又該如何作答?
2年級3班的學生楊陽目不轉睛地聽著,他的爸爸楊旭對記者說,得益于學校的科普教育和視力檢測,孩子養成了坐姿規范、熱愛課外活動的習慣,目前的視力保持得不錯。
同時,楊旭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現在戴眼鏡的兒童越來越多,希望更多的家長能了解視力保護的意義,知道該怎樣幫助孩子保持視力健康。”
“不能一味追求學習成績而忽視視力保護,家長要有這方面的意識,不要短視,畢竟這是影響孩子今后生活和發展的大事。”楊旭說,作為家長還需盡量平衡孩子的學習和戶外運動,讓孩子有充分的休息時間。
“希望以后能把這樣的形式固定下來,讓醫務工作者每年寒暑假直接能進入小學進行科普宣傳,共同為保護孩子們的視力做出努力。”北京同仁醫院常務副院長張羅表示。
“守護兒童青少年健康是我們共同的、義不容辭的責任。”國家衛健委副主任王賀勝表示,“醫療衛生機構和醫護人員要切實發揮專業優勢,在規范診斷治療的同時,積極做好健康教育,主動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宣傳推廣預防近視健康科普知識。”
據了解,本次活動是國家衛健委等單位組織的2019年健康教育系列活動的首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