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心律失常的藥物治療應得到更多關注
“近年來醫療界對于心律失常的治療關注點更多的放在器械治療上,而我們應該看到,尤其在基層醫生那里,相比器械治療,手中的藥物是更方便使用和普及的治療方式。”提及心律失常的治療,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主任楊新春教授日前作出上述表示。
1月22日,旨在指導醫務工作者合理用藥的《心律失常合理用藥指南》第2版在京發布。
在當日發布會上,楊新春教授針對心律失常流行病學情況指出了合理用藥的重要性,他指出,在心律失常的治療中,不乏臨床新的進展,但是主要集中在非藥物治療途徑,而藥物發展相對緩慢,他指出,比起器械治療,藥物治療有著自身獨有的優勢,那就是便于普及,便于基層醫生使用,應該得到應有的重視。
楊新春強調臨床醫生尤其是基層醫生,應嚴格掌握藥物適應證、劑量及用法。作為當日發布的《心律失常合理用藥指南》第2版主編之一,他表示,希望該指南能夠切實指導并提升醫生合理用藥的水平。
國家衛生計生委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委員兼辦公室主任、中國藥師協會會長張耀華指出,2015年6月,在心血管藥物專業組組長霍勇教授帶領下,《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藥系列指南》得以編寫出版,取得了總發行量19萬多冊的好成績;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在全國數十個城市開展了指南宣貫工作,培訓醫師2萬余人,取得了非常好的社會反響。
他表示,《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藥系列指南》第2版計劃于2019年5月集齊出版。作為系列指南之一的《心律失常合理用藥指南》,在張澍教授、楊新春教授和所有參編專家的共同帶領下,自2018年6月份啟動修訂,希望通過新版指南的發布、宣傳和貫徹,切實起到指導基層醫務工作者合理使用藥物的作用,促進分級診療的實施,使更多的基層醫務工作者和患者受益。
《心律失常合理用藥指南》第2版主編、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張澍教授指出,我國現有1000萬房顫患者,房顫患者發生腦卒中的風險是正常竇性心律的5倍。《心律失常合理用藥指南》本著嚴謹的科學性和廣泛的實用性為目的進行編寫,第2版進一步完善了內容,希望通過該指南的推廣能夠幫助更多的基層醫師規范用藥,為患者提供防治結合的個性化治療方案,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和規范性,改善生活質量,減少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降低死亡率和住院率,使患者能真正獲益。
當日的《心律失常合理用藥指南》第2版發布會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和中國藥師協會聯合主辦、人民衛生出版社《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編輯部策劃、北京專注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